现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造就健康”的时代。所以联合国世卫组织提出的保健理念:知识就是健康。警示人们“千万不要死于无知”。接受健康教育,或许就可以避免一些无知意外的发生。
健康新概念 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标准,要求身体健康的同时心理也要健康。这也是联合国提出的健康要求:天天有一份好心情,健康生活一百岁。 身体要健康 没有大的疾病,可概括为四句话:吃得进,拉得出,睡得香,走得动。
心理要健康也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平稳,快乐,精神。老要老的健旺,活得才有滋味。 健康新概念要求身心健康,方能企盼长寿。根据生物学的研究观察,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类的寿命是按生长期或者叫成熟期的五至七倍确定的。人类的寿命就应该是100到175岁之间,一般讲是120岁。但是现实情况,人类很少达到这个岁数,而是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死亡。所以有关健康和长寿,人类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保健理念: 如何才能保障健康长寿?首先要有良好的保健理念,自己要有、并不断地加强保健意识,积累保健知识;其次是自己要学会保健,怎么样做才有利健康?
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说知识就是健康,还有人说知识就是生命。老年人情绪要稳定是常识,但就遇到过高血压老人一时恼怒脑血管崩裂,化费几十万医疗费仍不能康复的事;这不就因为他没有把基本医学、保健常识贯穿于日常生活。 积累知识,收获健康;知识应用的当,还真能保全生命。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可以反其道言之:收人之鱼,不如受人之网。让人家医生来保障我们健康,总不如自己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自己作主健康管理更加实惠。
保健养生、健康管理,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 健康保健、无病预防 要保证健康,首先要注意到身体有没有疾病,做到无病先防, 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正常的人原本都是健康的,到了老年,身体还保持健康是很不容易的。血肉之躯的人,难免会受到这样那样的疾病的侵害;要始终保持健康,定期进行体检掌握身体状态十分重要。老年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以尽快治愈;即便不能完全治愈的,也可遏制其发展。更何况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患那些难治或不治的病症。专家已经提出了“早诊早治,共享健康”的口号,呼吁“公众疾病的诊治理念亟待更新”。
如何使目前的“疾病晚期治疗”向“早期健康模式”转变,即贯彻预防为主,通过对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使患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去宣传“轻伤不下火线”等观念有误导作用,如今,除非常情况外,一般不应鼓励带病坚持工作,有病早诊早治,才能对国家、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国家十分重视职工的定期体检工作,把它作为职工福利的一部分,是十分正确的,是对健康理念的具体落实。 特别强调一点,身体检查除常规西医体检外,最好还可结合做一次中医的体查。特别是对那些体检未发现疾病但存在着亚健康状态的人,大多都有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情况,中医可以对这些状况作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并可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保健方法,以利保健或医疗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二、有病早治、既病防变 没病的时候定期体检掌握自己的身体状态,积极保健;到有这样那样不适就要极早诊断,及时治疗。 以乳腺癌为例说明早诊早治的益处:早诊早治能提高检出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比如一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治疗费用也可控制在1万元左右;而四期的5年生存率就只有16%,而且平均治疗费用超过19万元。 对于另外的慢性疾病,积极治疗即便是不能彻底治愈,也可防其发展深入,不致后果变得更坏,如慢性乙肝,据中国中医研究院20年观察研究结果:经常应用医疗保健治疗的,最后恶化癌变的只有一般情况下的1/10。这些保健常识,应该得到普及,积极应用。
三、治病策略、兼收并蓄 有病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措施,西医还是中医,内治(保守)还是外治(手术),不可存有偏见,应该尊重医生的意见。我国具有二千余年传统医学发展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并存的国家,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个医疗体系是国家明确确立的,病患者应视病情需要选择就医,不可偏废。 另一方面,病者和家属,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医药卫生知识以及保健知识广泛普及的今天;要掌握疾病治疗的知情权,对一些重要疾病的处理,也可多征询各方面的意见,这样或许能够更科学、更踏实一些,比如对肿瘤、肝病等。 保健方略 加强保健,应注意哪些方面,从哪里做起?众所周知,影响健康的因素,国际公认的提法是:内因、基因遗传15%,自然环境10%,社会环境7%,医疗保障8%,生活规律习惯60%。所以多方面、全方位保健管理是现今健康保健的需要和时尚。
联合国有个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四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围绕健康四基石,强调“营养健康、运动健康、心理健康、环境健康”的四维健康管理,从而让您在健康理念、保健知识和方法等各个层面都得到认识和提高,从而希望与您健康快乐一百岁携手前行!
一、健康知识、普及积累 重视保健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对健康保健无疑是十分重要。简单地举一个例子。以前我们都知道,经常服用维生素C可以防止癌症,这基本上是个医疗常识。 科学研究却还指出,胃内过多的脂肪可以使维生素C的抗癌作用变成促癌因子。如果说这样的健康知识比较新颖的话,那么平时不怎么运动的老年人突然担负超负荷的体力活动,就有可能导致脑梗、心梗或心衰的危险等就属健康常识。
诸如此类,知识就是健康,无知就可能导致病残甚至死亡,这不是骇人听闻而是有许多实际事例。千万不要死于无知!联合国专家的呼吁是千真万确、且是十分及时的。 上面强调的是重视生理保健知识,心理保健知识也应该有足够重视。人为万物之灵。人是自然界唯一具有精神、思想、意识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人类的疾病就绝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生理上的,还有精神上、心理上的;而且精神、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转归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经常还有这样的说法:心理一高兴,毛病好一半;“笑一笑,十年少”等。更何况联合国提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健康标准是,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求心理健康。为使生活过得更好更幸福,要求天天有一份好心情。 那么一个普通百姓,保健知识那里获得? 平时多看看卫生科普,多听听专家保健讲座,参加健康管理学习培训,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保健养生、持之以恒 人的健康需要精勤保养,就象房子汽车需要经常打扫护养一样。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渴望越来越迫切。 常言道,六十岁以前是生命换金钱,而六十岁以后则宜以金钱来换生命,也是人之常情。其实保健养生有时需要化一点钱,有的也并不需要多少化费而只要求你有心加勤勉。 因为目前提倡养生保健生活化,提倡文明生活带来健康长寿。 联合国维多利亚宣言是一个金指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既然是保健养生生活化,是文明生活,那当然是需要长期坚持,是需要持之以恒。